国学典籍
《扬子法言》主要内容
2022-03-01
《法言》又名《扬子》、《扬子法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本书在宋代就有多种刻本流传;清嘉庆间,有秦恩复仿宋刊本即《诸子集成》本,以及李赓芸刊抱经堂校定本;光绪二年浙局《二十二子》本。另有《四部丛刊》景印秦刻本和《四部备要》本。近人汪荣宝著《法言疏证》、《法言义疏》,内容较为详备。《法言》全书13篇,每篇为1卷,模仿《论语》写成。约4万字。除《法言序》外,篇目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问明》、《寡见》、《五百》、《先知》、《重黎》、《渊骞》、《君子》、《孝至》。《法言》站在拥护古代儒家学说的立场上驳斥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学说,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它对谶纬迷信和神仙方术的批判虽然不够彻底,但在两汉之际神学弥漫的年代里,仍起了进步的作用。《汉书》本传称,扬雄死后,“其《法言》大行”。以后桓谭和王充的无神论思想都深受其影响。司马光亦推崇此书,自称:“少好此书,研精竭虑,......
《贾子新书》主要内容
2022-02-28
《新书》又名《贾子》、《贾子新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西汉贾谊著。宋代已有刻本流传,有建宁书铺刻本,淳熙八年(1181)程漕使刻本,淳祐八年(1248)长沙刻本。明代刻本以万历中新安程氏刻《汉魏丛书》本和陆良弼本流传最广。另有《抱经堂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四部丛刊》和《诸子集成》本。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录现存《新书》56篇及疏7篇、赋5篇和一些散见于其它书籍中贾谊的文章,校点出版定名为《贾谊集》,较为完备。今本《新书》10卷58篇,约5万余字。其中《问孝》和《礼容语上》有目无书,实为56篇。《新书》的政治观点主要反映在《过秦论》、《藩强》、《权重》等篇中。《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存亡的经验教训。认为“取与守不同术”,打天下“高作力”,而守天下“贵顺权”。秦统一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所以“其亡可立而待也”。提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改变治国......
《颜氏家训》主要内容
2022-02-25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共有七卷,二十篇。自成书以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经久不衰。究其原由,主要是书中内容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士们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以及培养人才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之实用型新观念等。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以“明人伦”为宗旨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
《四库全书》主要内容
2022-02-24
一、主要内容《四库全书》共录入书类3503种,计13501部、36000册、79337卷。全书共分为《经部》绿色装订,《史部》红色装订,《子部》白色装订,《集部》蓝色装订,故称“四库全书”。《总纲目》用中央黄色装订。《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孙子兵法》、《说文解字》、《国语》、《永乐大典》、《战国策》、《茶经》等,全部收录在内。二、成立修撰机构乾隆三十六年,值国泰民安,库足盈富。乾隆降旨修《四库全书》,命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为总裁,六部尚书为副总裁,翰林院编修纪晓岚为主编。时设较辑处在南书房,抄录处设翰林院。抽调举国文人学士参与,整录人员3600人,抄录者3800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成书,历尽艰辛,工程规模之浩大,绝无仅有。在编书过程中,皇帝经常现场一......
《林泉高致》主要内容
2022-02-23
画论著作。一卷。宋郭熙撰。有人认为该书是郭熙之子郭思“追述其父遗迹事实而作”;亦有人认为前四节为郭熙撰,后两节为郭思撰。约成书于宋政和七年(1117年)前后。郭熙,字淳夫,生卒年不详,河南温县人。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其画以山水见长,与李成齐名,称为“李郭”。《林泉高致》现存六节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该书主要论山水画,认为山水画是供贵族文人消遣用的,可使他们“不下堂筵,坐穷泉壑”。郭熙指出,山水画家在作画时必须“身即山川而取之”,要能够创造出使观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他要求画家对山川胜景要饱游饫看,“胸贮五岳”。在观察山水时,要“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要把握住“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的四时不同特点,要能够表现出山川的意态美,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
《太平广记》主要内容
2022-02-22
《太平广记》是古小说总集,北宋李昉、扈蒙、李穆、汤悦、徐铉、宋白、张洎、王克贞、董淳、赵邻几、陈鄂、吴淑、吕文仲等十三人奉宋太宗之令集体撰集的。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又与《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故名《太平广记》。据《宋会要》及《进书表》可知,《太平广记》于太平兴国六年(981)正月奉旨雕版印行。不久以此书非后学者所急需为由,将印板收藏在太清楼,故宋代流传不广。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无锡谈恺根据钞本重刻,流传始广。明清时代还有明沈氏野竹斋本(北京图书馆藏),明许自昌刻本,清黄晟刻本等多种。宋刻本《太平广记》已难觅得,仅清人吴骞旧藏一明刻本,曾经陈鳣依残宋本校过,现藏北京图书馆,可见宋本大致面貌。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华书局分别于1959年、1961年出版了排印本,系由今人汪绍楹据谈恺刻本为底,参用陈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斋等抄本点校而成。《太平广记》500卷,目录10卷。全书按类编纂......
《游仙窟》主要内容
2022-02-21
《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张鷟撰。唐代开元年间此篇已传入日本,国内久已失传。日本有钞本及刻本两种,如醍醐寺钞本、元禄刻本等。近世始据日本钞刻本重新印行。有陈乃乾《古佚小说丛刊》本、上海北新书局川岛标点本、汪辟疆《唐人小说》本、1955年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方诗铭注释本。《游仙窟》为张鷟早期作品,长约3万字。篇中叙述作者奉使河源,在积石山神仙窟中遇神女十娘、五嫂,彼此诗书赠答、戏谑调笑、宴饮歌舞,无所不至。后由五嫂作媒,将十娘许嫁文成,一夜而别,按唐时习俗,“仙”指妖冶女子,故题名《游仙窟》。作者有意夸饰十娘门第,称其为“崔女郎”、“博陵王之苗裔,清河公之旧族”,并以欣赏态度描写了她们与作者的轻佻浪谑之情。其粗鄙浅薄虽不足取,然全篇叙述委婉,词藻华艳,文多骈俪,时杂俚语俗谚,颇具特色,亦可见唐代民间讲唱文学的影响。此外,唐代一些口语也赖以保存,在初期唐传奇作品中,《游仙窟》确是一篇内容、形式都比较......
《太平御览》:宋代四大部书之一
2022-02-18
《太平御览》是我国北宋时期编写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宋代四大部书之一。书名中的“太平”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御览”是要送皇帝亲自阅读的意思。它是宋太宗命李昉等13人编纂的,开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完成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4年),用时7年。初成时名为《太平总类》,后宋太宗将其改为《太平御览》。全书共1000卷,55部,分5363类,总字数达4700多万字,引用古今图书及各种体裁文章共达2570多种。此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帝王提供以备随时查阅的“百科知识”,了解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以及各种典章制度由来。《太平御览》一书中不仅是对各种实物有所记载,还保留了大量的古书资料,其中好多是今天已经失传的。但是,《太平御览》在编排时,有些类目重复出现,而且体例也有不当之处。《太平御览》对我们今天研究宋代以前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它也被称为“类书之冠”。《太平御览》本身也具有......
《六祖坛经》主要内容
2022-02-17
中国佛教徒著作中唯一被尊为“经”的书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说,由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六祖坛经》,又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慧能的生平事迹和语录,包括他本人得法传宗以及说法教导门徒等事。经的中心思想,是宣传一切众生都具有本自清静的菩提自性,因此学佛不必外求,只需自求内心,一旦豁然觉悟,便能“见性成佛”,即顿悟说。其修行方法强调“无急、无住”,对一切事物不可执著,必须使心无所系缚。经中反对当时流行的净土往生思想。《六祖坛经》文字通俗,内容丰富,其思想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禅宗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版本大致可分五种类型:1、敦煌手抄本:不分品目,题作“《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经尾题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法》一卷”。一般以此本为最古。后称此本为敦煌本。2、惠昕本(兴圣寺......
《册府元龟》主要内容
2022-02-16
《册府元龟》是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北宋王钦若、杨亿等纂修。宋真宗赵恒因为他的父亲太宗赵光义曾敕编大部头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书,也希望继承这一传统,就在即位第8年,即景德二年(1005)下诏修《历代君臣事迹》。这年9月命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亿修书,王钦若等又奏请钱惟演、刁、杜镐、戚纶、李维、王希逸、陈彭年、姜屿、陈越、宋贻序同编修。不久又令陈从易、刘筠、查道、王曙同编修。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7,石中立也是编修。这样,前后预修者达17人。全书先由钱惟演等撰初稿,王钦若、杨亿笔削定稿,总其成者一般认为是杨亿。而任职精勤者是陈越、陈从易、刘筠。大中祥符六年(1013)该书才告成功。南宋有两次刻印,都有残本流传:一为南宋四川眉山坊刻本,今国内外残存有576卷;二是南宋十三行本《新刊监本册府元龟》,今残存8卷,藏北京图书馆。合计两个宋本,共得584卷,无重复。近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