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大篆和小篆在形体上有何不同?
2023-04-26
大篆和小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两者之间是传承和发扬关系,他们都是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的重要过渡,对规范文字和统一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那么,大篆和小篆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形体上如何区分呢?一、大篆与小篆的定义大篆,又名周篆,多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按时间划分大篆又分为夏篆和周篆。夏篆就是夏代文字,古人多以金文大篆为名;周篆是周代篆书,指钟鼎文、石鼓文等文字。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后,秦始皇命李斯进行文字创新,于是李斯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化繁为简,创出小篆,并为后代所用。小篆主要有秦篆、唐篆、汉篆三种风格。秦篆笔划丰腴如玉筋,代表作为李斯《仓颉篇》;唐篆笔划纤细如线,代表作为李阳冰《谦卦碑》;汉篆体格近方,笔法接近隶书,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二、大篆与小篆在形体上的不同之处大篆的线条像“纺锤”,饱满厚重,充满了金石之气。书写大篆时,中......
上巳节的“曲水流觞”习俗具体是怎样的?
2023-04-19
上巳,又称除巳,俗称三月三。此时正值阴转阳、寒暑交替时,阴气将尽,阳气生发,正是进行“大洁”、除去凶疾宿垢的时刻。人们不分长幼贵贱,纷纷到水边洗浴,一为欢庆娱乐,二是养生免灾,这也就是“袚褉”——在生产力低下的上古社会里,依靠自然和神力祈福、除恶是古人的本能,这样的风俗也就有了吉祥寓意,蕴含着远古古代先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曲水流觞”也是上巳节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曲水流觞源于汉代的流水除洁之俗,与水滨袚褉属于同一系统。汉代上巳成为节日的一种,魏晋时期又迎来内容的重大分化,变为贵族与民间两种,“曲水流觞”便是以前者为中心的上巳活动,成为一项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那么“流觞曲水”具体是怎样的呢?“觞”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需要放在荷叶上。随着水流而流动的酒杯,就是“流觞”。与会的人们坐在河......
古代皇帝下葬完成封闭地宫后,最后一个工匠如何出来?
2023-04-11
古代皇帝登基后首先做的事,一般都是给自己修建皇陵,因为修建陵墓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马上完成的,可能需要几十年,而皇帝也很清楚自己未必能活得很长久,所以需要未雨绸缪。为了防止盗墓,皇陵在修建时会设计重重机关,通常将皇帝安葬完毕后,机关就会启动,陵墓开始封闭。而这个机关,就叫做“自来石”,又称为顶门石,想要打开墓门,就必须移开石头,否则只能使用炸药,而炸药会破坏陵墓。修建陵墓的修筑工人会在墓门内侧做一个斜坡,然后在门槛处凿一个沟槽,石球就安放在沟槽顶部,墓门大开的时候,会顶住石球。一旦墓门关闭,石球就会沿着坡面滑落。等到墓门完全关闭的时候,石球会滑落到两扇墓门中间的一个更深的沟槽中。如此一来,就能完全顶住墓门,也不担心工人不能及时离开。那么,如何打开墓门的呢?难道以前的工匠也完全没有给封闭的墓室留一条后路吗?打开被自来石顶住的墓门,有一个巧妙的工具——“拐钉钥匙”,顺治皇帝在给崇祯皇帝迁坟的时候......
古代的君位继承制度有哪些?
2023-04-04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一套的君位继承制度,可以有效防治君位交替之际的内忧外患,同时保证继任统治者在对其选择上的合理性。中国古代君位继承制度主要有父死子承、兄终弟及和禅让三种形式。...
满族的祭祀习俗有哪些?
2023-03-27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虽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满足的祭祀习俗过程主要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树、祭星四个部分。一、祭祖祭祖活动一般安排在白天。摆好供桌及祖位架之后,主祭人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猪抬到屋内的南炕沿下。这些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一次排列跪听。祭文读完之后,然后叩首起身,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向外,脚要向右。二、祭神分为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白日祭:将祭祖时所用的猪分解成十二个部分,不放任何调料放进锅里煮熟作为供品摆设。然后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跟祭祖一样,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夜晚祭:首先要从祖匣中按先后依次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将香碗、祭......
奔丧的意思是什么?文献出处
2023-03-15
奔丧一词的本意是指从外地赶回家去参加或料理亲属丧事的意思,其实本意上也是一种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丧事仪式。在古代时周朝礼仪规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闻丧即应以哭答使者,然后详问父母死因,哭毕即着深衣戴素冠急归故乡,途中素食,凡过一处皆哀哭过境,到家则自门外号哭于堂上。如因残病、临产、生育等原因不能奔丧,则寄物以吊。历代,官员如遇父母大丧,一般皆须去职赴丧,朝廷重臣或身在军中者,皇帝有权诏令不奔。天子崩逝,自东汉始,往往对诸侯、守臣奔丧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动乱。其实从历史角度去看“奔丧”的礼俗,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规定子女如果不奔父母丧,是属于大不孝的行为,这边还有一个古代的古诗典故,传说在战国时期,古代军事家吴起,母丧不奔,曾子与其绝交。吴起在以前曾拜曾子之子曾申门下为师学习儒术,在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从......
丧事中讣告讣文格式怎么写?
2023-03-15
讣文也叫讣告,也有“讣闻”的称呼,从词义上主要是指人死之后报丧的凶讯,在其中“讣”字拼英读作“fù”,有指报丧、告丧的意思,而“告”字则主要是让人知晓,通俗上来说讣告是一种告知某人趋势小时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而在讣文写作格式上历来也是多有讲究,通常讣告文字的写作形式有一般式、公告式、简便式这三个种类,而内容上来看,讣文中大多应该包含死者的名字以及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年月日、岁数,人物生平简单介绍、追悼会时间地点、发讣告的团体或个人名称落款、发讣告讣文的时间等。讣文这类告示类的文体不建议写的太长,从原则上讣文告示应该是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发出,以便让死者的家人、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准备花圈、挽联等。讣告可以张贴于死者的工作单位或住宅门口,较有影响的人物去世,还可登报或通过电台向社会发出,以便使讣告的内容迅速而广泛地告知社会。【讣文的形式】(1)一般式讣文。这种讣告是人们常用的讣......
传统报丧仪式中的习俗和方式
2023-03-15
从民俗角度来看,报丧本意是在于人过世之后,在停柩一段时间后,诸事准备就绪,这时候家属和后代子嗣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日子了哎进行报丧,从本质上来讲,人死之后的报丧,是一种礼俗,或说是人死之后的一种仪式,也是一种丧礼上的民俗,也是古代礼法上的一种体现,据说报丧仪式早在我国周代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从传统民俗的角度来看报丧仪式,其实不同地方都会略有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了地方民间习惯、习俗上的差别。如在广西一带的地区,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这叫做"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也有的地区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必须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也有地方报丧俗规非常严格,丧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
阳历的来历和阳历闰年的确定
2023-03-15
阳历即太阳历,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而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历法。采用阳历,与旧有之历相对称,所以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
阴历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2023-03-15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其计算方法是:以太阴圆缺一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太阴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基本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所以阴历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