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之爱国情怀
2021-08-18
纵观中华历史,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谱写了勇敢、爱国的壮丽篇章。他们不贪图个人享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排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他们与国家荣辱与共,感人至深,可歌可泣。他们的胆识和胸襟,对社会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只有国泰,人民才可安居乐业;惟有国富,民族方能繁荣昌盛。反之,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人人都意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时,拳拳爱国心、浓浓爱国情,就会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涌动。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层出不穷,如精忠报国的岳飞,视死如归的文天祥等。苏武作为汉朝使臣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劝降,苏武严辞拒绝。虽用刀威胁,他宁死不从;被投入地窖,他顽强活着;被送北海放羊,他受冷挨饿,但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代表他汉朝使者身份的那根节杖伴随他十九年。苏武始终没有屈服,维护国家的尊严,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爱国......
中华传统美德之与人为善
2021-08-17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往今来人们对善的追求与热爱就不曾间断过,与人为善更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有德行的人最看重的,就是以爱己之心爱人,把别人往好处想,把善行在别人身上。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一直将与人为善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中,并且具体体现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上。今天,我们提倡“与人为善”这一传统美德,目的乃是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朴素美好的精神。昔日,舜家境贫寒,在雷泽打鱼的时候,发现大家都争相占据水深鱼多的地方,老弱的渔民只好在急流浅滩中打鱼。舜并没有对争抢的渔民加以斥责,只是看见有谦让的渔民就大力赞扬鼓励,并且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一年之后,谦让互助之风盛行。“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
中华传统美德之豁达大度
2021-08-16
豁达大度指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豁达是一种品格和美德,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北宋文学家苏轼才华横溢,一生坎坷多难,历经宦海沉浮,四处漂泊,却不忘初心,看淡名利与权力,一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即使被贬,也全然不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发了他任凭命运的安排,身处逆境不畏艰难,还能够从容、淡定和达观。苏轼昔日好友章惇几次贬谪他,把他流放到遥远蛮荒之地,却没想到他还能活下来。苏轼遇赦北归之时,恰逢章惇失势被贬,他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能不计前嫌,不打击报复。苏轼在回信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他还寄信给病中的章惇,要他保重身体。他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不应有恨”,文如其人,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向往良善光明的广阔胸襟。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中国有句谚语:“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
中华传统美德之顾全大局
2021-08-13
顾全大局就是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是舍小我重大局的全局观念,不为一己私利而破坏整体利益。清代陈澹然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得从这件事情的全局考虑,否则很难成功。一代名相诸葛亮顾全大局,深谋远虑,辅佐幼帝,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忠心耿耿。虽功勋卓著,却甘居人下,尽臣子之本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蔺相如一心为赵国的安危着想,一再忍让廉颇对他的嫉妒、排挤,下属认为他害怕廉颇,他就表明自己是为了国家免遭敌国侵略才如此行的。他顾全大局的善举感动了廉颇大将军,二人携手保卫赵国,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牺牲小我、顾全大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是从古至今爱国、爱人、爱己之优秀品质。中华民族是重视团结且有骨气的民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成就伟业的根本;不计个人得失,和谐人际关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安稳和发展。同样,社会的和谐、......
中华传统美德之矜而不争
2021-08-12
矜而不争出自《论语•卫灵公》,矜是庄重的意思。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有品德的人庄重、善于忍耐而不和他人争斗,与众相合而不结党营私。他认为:人应当自重、自爱,谦虚、宽容,只求作好自己而不与任何人争高低,比起争名夺利,君子更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用自己的德行去爱人,以崇尚道德为作人的根本。老子倡导:“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为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所以,人们也应当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操练“不争”之美德。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把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不争,是因为心怀悲悯。不争,并非不努力;不争,很大程度是委曲求全。就如君子内心高洁,姿态却是谦下的。不争,不代表窝囊无能。欲为大树,莫与草争。与其争,不如默默提升自己。韬光养晦,低调作人是一种智慧;乐于谦让,不喜欢争竞是一种美德。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
中华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
2021-08-11
“见利思义”的意思是:看到有货财利益可图时,就要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在《潜书·制禄》中说:“凡人之性,上者有义无利,其次见利思义,其下见利忘义。”这都是告诉人们:当处在钱财利益面前时,要以道德、仁义为重。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乃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虽然人因生活而追求利益是合理的,但却不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古人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说君子虽然喜欢钱财,但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取舍之间都遵循正道!如果面对钱财利益的诱惑时,只为能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择手段,还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言呢?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已经提高了许多,却不可放纵贪婪的欲望,免得犯罪堕落,总要牢记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中华传统美德之立志
2021-08-10
立志是指立下志愿,定下志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千百年来,千万仁人志士无不是先立大志而后成大器,而凡夫俗子则只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人无志则不立。恭谦求进取,志当存高远!回顾历史,有所成就的名人都是从“志存高远”开始的。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立志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拊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宏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曾多次拜访著作郎张载,广泛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依靠搜集的大量文献资料,花费十年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我们从左思身上学到了“人生需立志,坚需忍不拔”。在大千世界中,有的人庸庸碌碌,也有些人久经磨炼矢志不渝。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决定了你接下来的路能走多远。我们要明白,志......
中华传统美德之耕读传家
2021-08-09
“耕”就是耕田,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就是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节,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将这种理念或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仅是一个家庭、家族的美德,更是整个华夏民族绵延持久的传统美德。大清中兴第一臣曾国藩在治家教子上被公认为中华第一能人。他认为,耕读之家,最能维持长久。他本人就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渐渐成长,同时,他结合自己的治学以及为官的人生经验,将新的见解融入其中,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以“八句话”为经,“以八个字”为纬,“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集中反映了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使得曾氏家族历经变乱,始终兴盛不衰,人才辈出;不但耕读传家,而且耕读兴家。耕读传家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耕读指的是亦耕亦读、或半耕半读、或半工半读,因为工农人家的子弟由于社会地位低微,生活范围狭窄,虽多朴实却被限制了眼界;读书人家庭......
中华传统美德之团结互助
2021-08-06
团结,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利益或共同理想,而齐心协力建立的和谐关系;互助,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人类自始祖出伊甸园“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到今天取得辉煌的科技成果,是依靠团结互助促进了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团结互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保障和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儿女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的祖国之精神力量。唐朝时,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敌人入侵,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成了郭子仪的部将,他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如何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流着泪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二人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平息战乱,战功卓著,两人都成为一代......
中华传统美德之宽容
2021-08-05
宽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宽容就是宽宏有肚量、不计较、不追究。《庄子·天下》曰:“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即对事物时常宽恕容忍,不与别人计较,可谓到极致了。中国历史上宽容的美谈数不胜数,比如蔺相如三让廉颇,诸葛亮七纵孟获,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等,被后人传为佳话。《宋史·吕蒙正传》中记载宋朝大臣吕蒙正,为人正直,知人善用,不斤斤计较。曾有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吕蒙正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正准备去查问是何人时,吕蒙正急忙阻止了他们。散朝后,吕蒙正对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姓甚名谁,就一辈子也忘不掉了,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因此千万不要再追究此事,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在场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宏大。宽容的胸怀,折射着人性善良的光芒。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将军额头跑得马。”一个宽容大量的人,他的爱往往多于怨,宽容、忍让、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