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祭文写作中“谦辞”使用盘点
2023-03-15
常见祭文写作中的规范和正式用辞使用盘点:家父、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对人称自己的哥哥。家姐——对人称自己的姐姐。拙见——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不才——称自己没有才能。不敢当——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不佞——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寒门——指自己出身低微。愚兄——指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称自己。愚弟——指比自己年龄小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薄——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鄙人、敝人——对人谦称自己。涂鸦——说自己的字写得很坏。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承乏——表示所在职位因一时没有适当人选,只好暂由自己充任。见笑——被别人耻笑。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窃以为、窃为——谦称自己的意见。后进、后学、......
常见用辞“敬辞”分类和使用语境场合
2023-03-15
敬辞的分类使用和释义:钧座——指尊长或上级的位置。钧: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针对尊长或上级使用。钧裁——请尊长或上级裁决事情。钧签——请尊长或上级鉴别。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开启。光顾——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莅临——称贵宾来到。光临——称顾客来到。驾临——称对方到来。驾: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如:敬备菲酌,恭候驾临。璧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谢——退还原物,并且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斧正——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呈......
常见较正式敬辞敬语大全有哪些?
2023-03-15
敬辞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较为正式的敬辞敬语的使用,不但能体现出措辞上的规范还能看出字里行间的一些文化涵养和古代礼法上体现,尤其在祭扫及丧葬时候需要用到的祭文、发言稿、致辞等都会有需要用到的时候,而避免用词上的失礼而显得不得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敬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常用敬辞敬语都是自古慢慢发展演化而来。常见敬辞敬语盘点阁下---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为了表达对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轻呼其待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夫人---“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候曰夫人。”诸候的妻子称作“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之意。尊---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
清明节农事农谚语盘点
2023-03-15
农谚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在以前古代往往具有一些指导性的作用,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农谚流传可谓相当久远,而清明节作为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个时候正是春耕的重要节点,在农业生产中显得非常的重要,其中相关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也非常之多。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农历清明相关农谚盘点】1、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2、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3、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4、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5、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6、清明响雷头个梅7、清明冷,好年景8、清明一吹西北风......
清明节送什么花扫墓,祭拜用花选择
2023-03-09
每到清明节为逝去的先祖或亲人上坟祭拜是少不了的民俗活动,这不但是一种民俗传统,更是民族孝道文化的一种映射,而在当今绿色祭扫的主流趋势下,人们的祭扫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些列的改变,文明祭扫上坟拜祭将会是以后殡葬祭拜文化的一种趋势,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清明节上坟祭拜中采用鲜花来进行献祭已经慢慢的开始变成一种主流。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的鲜花都有不同的花语,而不同的鲜花在不同的颜色上代表的含义也不仅相同较为适合在上坟扫墓的祭拜活动中当作祭品使用的鲜花颜色可以尽量偏素色,例如常见的颜色往往会有变色以及淡黄色等而在清明节扫墓常用的鲜花来看往往是菊花用的是最多,此外常见会在祭扫过程中使用的鲜花或植物来看,还会有白百合、马蹄莲以及唐菖蒲、排草,在随着话语和不同人群的观念不同,也有送玫瑰、勿忘我等鲜花,但主题都还是以围绕祭奠逝者,本着怀念、哀悼之情为主,在下面就来看一下适合在扫墓祭拜场合使用的用花种类以及不同花的......
中国古代出殡途中的过程和礼俗
2023-03-09
出殡在语义上主要指的是移棺至墓葬地或殡仪馆舍,也有把棺材放进墓穴的意思,在现在来看举行丧事的过程中也有出殡,在全国各地地方民俗上的不同大致会略有差异,而在我国古代时候出殡以及出殡的过程中也是有着很多的规矩和祭礼的,下面来看一下关于古代出殡途中的民俗文化。从出殡途中来看,通常送葬者要拉着灵车的绳子(古人称之为“纬”),使灵车缓缓行进。此俗起于周代,《礼记》中有“助葬必执纬”之语。纬绳的根数和执纬的人数依死者身份而定:天子六纬,执纬者千人;诸侯四纬.执绅者五百人;大夫二纬.执绅者三百人。执纬者还要口唱哀悼死者的挽歌。挽歌相传出现于春秋晚期。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在齐、吴艾陵之战中,齐国大将公孙夏为鼓舞士气,表誓死一战之决心,“命其徒歌《虞殡)’’。杜预注云:“《虞殡》,送葬歌曲。”后人多从其,认为《虞殡》就是最早的挽歌。可惜这首挽歌的歌词内容已经不得而知。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挽歌,以汉乐府中......
中国古代的出殡前的准备探究
2023-03-09
通常在中国古代时期对于殡葬相关的活动都有着诸多的祭礼,而在大硷以后,要将灵枢停放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安葬,而这一个过程往往被称之为“殡”。“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殡取义于宾,意思是宾客。装载死者的灵枢将离家远行,就犹如宾客。停枢的地点一般在正堂的西阶.设孝堂日夜守灵,在三日内殡葬,有的隔旬安葬。有的则殡于宗庙,后世还常常把待葬的棺枢暂寄在佛教寺院中。从出殡前来看,往往是有着很多祭祀礼仪上的规矩的。在古代时期从殡到葬是有一段时隔的,丧家在此期间准备墓穴、筹备葬礼等。间隔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贵贱有别。周代时期就有规定: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和庶民一月。汉制则不同于周礼,葬期大为缩短,如文帝自死至葬仅七月,武帝十八日,明帝十一日,章帝十二日。民间更是长短不一,没有常例,由丧家酌情自定。后世官宦索富之家为择好地,也有将灵枢停殡数年的。通常情况下,葬期不宜拖延太久,应使亡故的亲人尽......
丧葬文化中送花圈风俗的起源
2023-03-09
在丧葬文化中人们往往都有送花圈的传统习俗,而花圈作为一种祭奠用的献给死者的祭奠物品是非常重要的,从起源来说花圈最早应该说并不是丧礼专用的,而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们在追悼逝者的时候,古人的丧葬仪式,多为搭建灵堂,以白布和纸扎饰之,而在丧葬时期送花圈则更多的是在清代末年时期才逐渐有了这个民俗,而花圈更多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敬礼,后经过多年的演变,生者对去世亲人和好友敬献花圈演变成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从花圈的使用上来说,纸制花圈造价便宜,且保鲜时间较长,在祭祀过程中处理起来相对较为容易,而按传统民俗来说,人去世之后不会马上下葬,纸制花圈相对于真鲜花花圈会来的更有保存上的优势,当代丧礼主题活动中,送花圈、鲜花花束是大家哀悼遇难者、表达追思最广泛的方法。普遍的鲜花花束、花圈有纸质、绢制、塑胶制品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和鉴赏能力的提升,花束......
在中国历史中古代人帽子的种类
2023-03-01
中国古代,大家都有带帽子的习惯,而在古代时期,人们喜欢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在古代并没有帽子的实际称呼,而帽子也是古代“头衣”中最为古老的一种,从历史古籍中去探索和古代人帽子相关的话题,据说从黄帝时就已经开始出现。而在我国古代的帽,主要的种类就有巾帻、幞头、冠、冕、弁、盔等多个种类区分。【冠】冠戴在头上,起到御寒和装饰的作用,没有任何贫富贵贱之分。在《礼记·曲礼上》载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指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相关分类:委貌冠、皮弁冠、獬豸冠|、小冠、頍冠、缁布冠、梁冠、通天冠、帝冕、爵弁、长冠、进贤冠【冕】“冕”前低后高,表示恭敬之意。前面用丝线垂面,以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弁】“弁”指古代贵族男子戴的一种次于冕的帽子,通常配礼服用,分为两种。爵弁即无旒之冕,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为祭祀之用;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
古代传统礼仪之拜贺庆吊之礼
2023-03-01
我们从现在来看,古代到现在与人交往时的礼仪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力武器,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你懂得去尊重他人的时候才会受到他人对你的尊重,当然对于传统礼仪的继承我们可以则其善者,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礼仪的继承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却又是当今社会的我们都应去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知道传统的拜贺庆吊有着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规矩。在古代的时候节庆期间,通常来说身份较低级的人会向尊长等行礼庆贺,但也不能很绝对的说同辈之间就不能进行相互拜贺。从相关古籍文献来看,在古代每逢元旦官员庆贺之际,行拜贺礼的人们往往需要有恭维的态度和精心准备好的贺词来进行俯首叩拜,并送上贺礼。从礼法上来说,庆吊之礼,通常还是指婚假、寿庆、逝世的家庭,如进行上门庆吊,在传承中也逐渐形成了生活中必须要有的一些礼仪细节,通常如子孙繁衍等都是喜事,到了时间,街坊邻居们还会上门庆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