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骨灰盒迁入墓地一般的流程参考
2023-02-16
骨灰盒是一种在现代常见的用来存放遗体骨灰的容器,在现代遗体火化之后骨灰往往会存入骨灰盒,之后就是迁入墓地了,一般骨灰盒迁入墓地之前还应该有一系列落葬前的准备,例如在公墓购买墓地等事宜,应该提早进行,有些在火葬场火化完尸体之后还会将骨灰盒进行寄存,大致的骨灰盒迁入墓地的几个重要的点在于首先应该是有落葬前的准备、其次应该有的步骤还有落葬仪式准备、落葬祭奠、选定落葬时间等。流程参考:一,选择墓地的时候墓地人员根据顾客所提供的情况,用图片向顾客介绍墓穴和型号、价格,顾客认选后,由工作人员带领顾客到实地观看墓穴,并听取顾客意见。二,选好墓地后,墓地工作人员应带领客人到刻碑室,由亲属向刻碑人员介绍书写碑文的内容。刻碑人员按顾客要求选好碑料,书写排版后由亲属过目、校对,签字认可后,由工作人员引导顾客到营业厅办理交款手续。三,在确定购买交款时,顾客须带身份证、火化证明,还须留下亲属姓名、安葬人姓名、与安葬......
古代祠堂除了祭祀先祖还有什么作用
2023-01-12
祠堂是一种家族聚会和讨论家族大事的场所,在本质上也是儒家文化在祭祀祖先或先贤上的一种体现,在历史中祠堂的作用有很多,但主要还是祭祀祖先,在历史中一般把家庙,称作祠堂。而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在建筑上祠堂的正厅往往会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此外祠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从历史上来看,祠堂的主要功能是安放祖先神位、祭祀祖先、实施族规家法、商议族内大事、举行族内的重大活动、宴请宾客等,起着维系封建统治、神权统治、族权统治,维系社会秩序、维系家族和族人利益的重要作用。既有封建的糟粕,也有传统的历史文化的精华。我们从祠堂祭祀先祖的功能之外来看,祠堂的作用还在于商议族内大事以及宴请宾客。宴请宾客:祠堂是家族设宴之地,......
诗经中的祭祀文化
2023-01-12
《诗经》是一本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时期是个的开端,在诗经中主要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期间,内容分类为“风、雅、颂”的诗歌,总共有305篇,创作年代周朝,在里面就有很多和祭祀、古代祭拜相关的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祭祀这件事在生活中的流露,在其中《诗经》中的《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可以说《诗经》的内容相当丰富,有祭祀、祭祖与宴会的内容也有风俗与婚姻等内容,在《雅》的部分还分为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而上文所描述的《颂》这部分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所以从现在来看,《雅》《颂》两部分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在颂篇中共有40篇,在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的《毛诗传笺》......
古代的祭祀用品都有哪些?
2023-01-12
在现代和古代都有祭祀相关的用品用于祭祀,没有祭祀用品祭祀活动则不成礼数,祭祀用品在一些场合也往往称之为供品,那么在古代的时候祭祀用品都有哪些呢?其实在古代时期祭祀用品的种类往往会远比现在人们扫墓上坟来的多得多,常规来说供品的分类主要还是酒茶类、香烛类、果盘类、五谷杂粮肉食等,在以前祭品的形式可是十分丰富,有动物如猪、牛、羊、鸡,也可以有植物,所以现在绿色祭祀的兴起,大家也流行鲜花祭祀。在古代文献《诗经》的祭祀诗中,当时的人们在充满虔敬的心情中,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和先祖,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祭品的不同,不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习俗,传达了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并暗示了礼的起源。古代早常见的祭祀用品:酒类从用途来看,酒类最早的用途之一便是用于祭祀活动,在早期祭祀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酒,而从古代迷信的角度酒也是祭祀过程钟和神灵沟通的媒介,用酒祭祀是对先祖以及祭祀对象的尊敬。......
古代的祭祀场所有哪些?
2023-01-12
在以前历史中无论是帝王祭祀还是百姓的祭祀活动都会在固定的场所来进行,往往在祭祀的对象不同祭祀的场所有所不同,其中常见的场所有墓地、以及宫庙等,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下还有网上祭祀相关的活动。常见的祭祀场所:平坑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礼记.祭法》说:“掘地为坎”。《礼记.祭义》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与坎是相对的,坛高起为阳,坎下陷为阴。宫庙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离祖先最近的方式就是去坟墓祭祀,祖先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我们了解了祭祀的对象、祭品、场......
古代祭祀文化中祭祀的食物都有哪些?
2023-01-12
可以说民以食为天,在古代祭祀的时候自然也是离不开食物,古代时候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往有祭天、祭先祖的两大分类,在祭祀所用的食物也称为祭品或供品,常见的古代祭祀食物往往会有肉、酒、糕点等。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在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在原始采集和狩猎时代,肉食是人们拼着性命猎来的。当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时,肉食仍极为宝贵。孟子构想的理想生活,就以70岁能吃上肉为重要标准,弟子拜师的礼物也不过是两束肉干,可见肉食的难得。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
两汉时期的陵墓建筑风格探究
2023-01-12
在古代时候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墓葬的风格在各朝各代都各有不同,每个朝代基本都有每个朝代不同的风格和陪葬制度,在历史中对于墓的叫法上往往帝王的会称之为陵墓,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西汉和东汉两汉时期的墓葬铃木的建筑风格和和陪葬制度是怎么样的。西汉按照西汉墓葬制度规定皇帝从即位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拨出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一,为自己营建巨大的陵墓。这种生前建造的陵墓叫做“寿陵”。相传汉代帝王陵园占地七顷,其中墓堆占一顷。陵墓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有四个墓道都能通过六匹马驾的大车。四门埋设暗剑、伏弩等机关,以防备盜墓。墓穴方一百步,把六马大车、虎豹禽兽,以及金银珠宝、丝绸衣物、粮食和日常用品等,都放在里边。死去的皇帝口中含着蝉玉片,身上穿着“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
在古代和祭祀相关的饮酒习俗
2023-01-12
在我国古代,酒文化流传深厚,在目前一些古墓的发掘中甚至还会看到有酒的影子,在历史中,古代祭祀的活动上往往也离不开酒的身影,而在祭祀中的用酒则有和当下的一些祭祀礼仪相互结合在祭祀中怎么用酒、如何用、该何时用、用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拜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上古酒未出现以前,祭祀往往用水、用血。以水当酒,谓之“玄酒”。古人学会酿酒后,才用酒来祭祀。古人最初是用醇香的柜鬯酒来祭祀,后来又发展到五齐三酒等等。开始的时候,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祭祖的,《礼记·表记》云:“粢盛柜鬯,以事上帝。”不论王家宗庙中的祭献,或是民间私家祀祖,祝祷以后必须以酒酹(lei泪)地(手持杯盏,默念祷词,将酒先分倾三点,然后将余酒按半圆形撒于地上。古人认为用酒在地上酹三点--长钩的“心”字形,表......
5个常见姓氏的始祖汇总,家族祭祀中的姓氏先祖
2023-01-12
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在百家姓中,大多数的姓氏都有和姓氏相关的姓氏始祖,例如李姓氏的得姓始祖是李利贞,而刘姓则为刘康公各有不同,通常而言得姓始祖往往指的是开派始祖,每家的得姓始祖都会有所不同,和历史中的人物、姓氏源流有着很关系。今天来看一下几个常见的姓氏的姓氏始祖。1、李姓—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2、戴姓—戴搗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日戴公,其庶子搗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搗。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擔为戴姓得姓始祖。3、魏姓—毕万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
古代帝王祭祀礼仪在仪式开始的前后是怎么样的?
2023-01-12
在以前古代历史中帝王往往也会祭祀,而帝王的祭祀活动往往礼数更为复杂,在祭祀的前后都有着不同的祭祀礼法。在祭祀前:祭祀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皇帝经常旨渝: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廿四日,因恭修皇祗室内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由于成亲王向列圣配位行“终献”礼时,亲王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此例可见君王对祭地礼仪之严肃认真。在祭祀后祭祀结束后,按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食肉,叫“颁胙”。祭前,由太常寺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据记载:宗人府、内阁各10斤,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乐部、京[]道各7斤,太常寺蛮仪卫、詹事府、顺天府、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