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
《元史》主要内容
2021-08-27
《元史》,中国“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元朝中国历史事件的一部史书。采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1370年。宋濂(1310-1381)、王袆(1321-1373)遵照皇帝朱元璋的诏令,主持编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史》全书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元史简介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
《辽史》主要内容
2021-08-26
记录辽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奉敕修。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记载辽代(907~1125)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的历史。末一卷是《国语解》,凡官制、宫卫、部族等以契丹语为称号者,多参考史文,略加注释;也解释了部分非契丹语的名物制度。”辽朝沿承中原文化传统,曾编修《起居注》《日历》《实录》和《国史》,最后由宰相耶律俨(燕京李氏,赐姓耶律氏)集成一代《实录》。金朝两次纂修《辽史》,都以这部《实录》作底本。第一次由耶律固、萧永祺编修,金皇统八年(1148)完成,未刊行,元修《辽史》时已佚;第二次由耶律履、党怀英等编修,泰和七年(1207)由陈大任完成,后人称之为陈大任《辽史》,也没有颁行。元代在中统二年(1261)、世祖至元元年(1264)先后拟议修辽、金两史。...
《宋史》主要内容&史学价值
2021-08-25
内容简介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例如,从《宋史·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宋代高度发展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以志来说,《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仅次于列传。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仅见。其中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食邑、荫补、俸禄等,从中可以看出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此外,《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编得也比较好。《宋史》的志书基本上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史学价值《宋史》的主要史......
《北史》主要内容
2021-08-24
《北史》,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北朝史。作者李延寿,字遐龄,唐朝初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李延寿继承其父遗志,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写史,奋笔疾书16年,终于在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完成《南史》、《北史》两部著作。《北史》包括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计100卷,所记历史自北魏道武帝建国开始(公元386年),直到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结束,共计233年。书中主要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这几个朝代的兴衰。《北史》的12卷本纪包括:魏本纪5卷、齐本纪3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另外,在记载北魏分裂后的历史时,尊东魏为正统,对西魏历史记载很少。《北史》的很多史料印证和补充了《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不足,具有很大的价值。《南史》和《北史》打破朝代限制,全景式地展现南北朝的历史,叙事简明精当,规避了《魏书》等断代史的繁芜,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南史》主要内容
2021-08-23
《南史》是一部纪传体南朝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李延寿继承其父李大师遗志而撰写,该书和《北史》一起于659年完成。全书包括本纪10卷,列传70卷,共计80卷,记载了南朝的4个国家(宋、齐、梁、陈)的兴亡史,共计170年。《南史》的10本纪包括:宋本纪3卷、齐本纪2卷、梁本纪3卷、陈本纪2卷。《南史》一书的撰写材料,一部分是来自李延寿父亲所写的南朝历史稿件;另一部分则来自当时已成书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但是,在编写《南史》的过程中,李延寿打破了前四书“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四朝历史融汇一起,合成“南朝史”。在记载人物时,《南史》突出门阀士族地位,采用家传形式。另外,由于《南史》成书于唐朝,因此书中的避讳和溢美之词与前四史比较起来要少得多。《南史》中很多史料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中记载的不足和失实有补充订正的作用。...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区别
2021-08-20
体例不同旧五代史开篇即称朱温为“帝”;新五代史则先称之为“温”,后称为“全忠”(唐昭宗赐名),后梁建国后才称之为“帝”。旧五代史将十国君主的传记分列为《僭伪列传》(称帝者)和《世袭列传》(不称帝者);新五代史统一为“××世家”(如《南唐世家》《南平世家》)。旧五代史的本纪部分对皇帝授予官职的记载巨细靡遗,上至宰相下至刺史;新五代史只保留了皇帝任命宰相和枢密使的记载。新五代史没有记载五代制度沿革的“志”。新五代史将历仕数朝的人物列入《杂传》,将只为一朝效力的人物列入《梁臣传》《唐臣传》等。文笔不同新五代史出自大文豪欧阳修之手,文笔简练,可读性强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多处使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叙述之中。新五代史人物列传的论赞寓意深刻(尤以《伶官传序》《宦官传序》为代表),有些论赞以古(五代)讽今(北宋)。叙事不同旧五代史在《周本纪》一一列举了赵匡胤担任后周将领时的战绩;追求简洁的新五代史对此则基......
《新五代史》主要内容
2021-08-19
《新五代史》是一部纪传体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撰。此书是宋代以后唯一一部私家撰写的正史。这部书撰成之时名为《五代史记》,但为了和以前的官修《旧五代史》相区别,故名曰《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中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10卷,世家年谱1卷,四夷附录3卷,共74卷。这部史书所载,起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迄于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共53年的历史。作为私家著史,《新五代史》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其一:仿效孔子,采用《春秋》笔法,于字里行间褒贬人物;其二,仿效司马迁,采用通史写法,并恢复了久已不用的“世家”,记述五代时期十国的历史。《新五代史》四卷,其篇目如下:本纪十二卷:梁太祖二卷、梁宋帝一卷、唐庄宗二卷、唐明宗一卷、唐愍帝、废帝一卷、晋高祖一卷、晋出帝一卷、汉高祖、隐帝一卷、周太祖一卷、周世宗、恭帝一卷;列传四十五卷:梁家人传一卷、唐家人传二卷、......
《旧五代史》主要内容
2021-08-18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原名《梁唐晋汉周书》,后称《五代史》,是一部纪传体五代史。《旧五代史》为官修的五代历史,后欧阳修所编《新五代史》问世,为加以区另(I,改名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开始编写,第二年即告完成。当时,宰相薛居正奉命监修,因此题名为薛居正所编。全书共150卷,记载了五代时期后梁至后周年间的50多年历史。该书的编写目的就是为了总结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短命”的原因,从而为宋朝统治者提供借鉴。《旧五代史》中包括本纪61卷、列传77卷、志12卷,其中《梁书》24卷、《唐书》50卷、《晋书》24卷、《汉书》11卷、《周书》22卷、《世袭列传》2卷、《僭伪列传》3卷以及《志》12卷。《旧五代史》一书保留了很多珍贵史料,尤其是它所引用五代时的历史文献今基本都已散佚,因此其文献价值更为突出。...
《新唐书》主要内容
2021-08-13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主要记述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四年(907)290年的唐朝历史,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
《旧唐书》主要内容
2021-08-12
《旧唐书》十一志共三十卷,其中《礼仪志》七卷,篇幅最大,主要是根据《开元礼》改编而成。《音乐志》四卷,多取材于《通典》,对南朝时的吴声、西曲的起源和歌辞颇多叙述,而对唐代的宴乐歌辞,反认为“词多不经”,没有记载。《历志》三卷,记载唐初傅仁均所造《戊寅历》、高宗时李淳风所造《麟德历》、玄宗时僧一行所造《大衍历》三家历法。《天文志》二卷,记载僧一行和梁令瓒所造的天文仪器黄道游仪,以及一行实测子午线每度之间距离的经过。《五行志》一卷,列举各地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还有不少反映民生困苦、工商业状况和国内外交通方面的资料。《地理志》四卷,记载了全国边防镇戍的分布和兵马人数,并以天宝十一载(752)疆域为准,分道叙述了各地州县设置和户口等情况。《职官志》三卷,不少文字是照抄《唐六典》,并记载了代宗永泰二年(766)时官品的变革。《舆服志》一卷,记载唐代帝、后、王、妃以及百官按品级规定的车舆、衣冠、服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