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
《春秋繁露》主要内容
2021-09-13
《春秋繁露》是汉代儒学的重要著作。它是董仲舒的部分论文,由后人编辑成书的。宋人程大昌、朱熹、陈振孙等认为它是伪书。其理由是:辞义浅薄;以《繁露》篇名作全书名;《太平寰宇记》、《通典》引《繁露》之文,今本无有。楼大防、黄震和近人金德建力反此说。楼据罗氏兰台本详细考证,证实程说不能成立,后人尽同意楼说。本书在北宋时,即有刻本流传。《崇文总目》说:“其书卷八十二篇,义引宏博,非出近世。”南宋开禧三年(1207)胡仲方得罗氏兰堂本为37篇,又得82篇本,后经胡榘校刻,即成为现存最早的17卷版本。此后刻印的《春秋繁露》大致都出于这一版本。现存最早《春秋繁露》的版本,是南宋嘉定4年(1121)江右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校注本书的较多,如惠栋、纪昀、卢文弨、凌曙等,最详尽的是清人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董仲舒(前170-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早年钻研《公羊春秋》和阴......
《魏书》主要内容
2021-09-10
《魏书》是纪传体的北朝魏史。北齐魏收著。主要版本有宋蜀大字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明万历间南、北监刻的《二十一史》本;毛晋汲古阁刻的《十七史》本;清乾隆间武英殿刻的《二十四史》本;同治时金陵书局刊行本;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魏收(506—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北齐史学家。北魏时,历仕太学博士、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兼中书侍郎,参与修国史。东魏时,出任正常侍领兼中书侍郎,修国史,迁秘书监兼著作郎。入北齐后,官至中书令,仍兼著作郎。时有关魏史的著作已有邓渊的《代记》、李彪的《国史》,邢峦、崔鸿等编写的高祖、世宗、肃宗三朝的《起居注》,魏收奉命在此基础上重修魏史。他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幹一起收集资料,制定体例,实施撰述,由太保录尚书事高隆之监修。天保五年(554),《魏书》杀青,其中35例、25序、94论、2表1启......
《梁书》主要内容
2021-09-09
《梁书》是纪传体的南朝梁史。唐姚思廉著。主要版本有宋蜀大字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明嘉靖、万历间南、北监刻的《二十一史》本;毛晋汲古阁刻的《十七史》本;清乾隆间武英殿刻的《二十四史》本;同治时金陵书局刊行本;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的点校本。本书由姚察、姚思廉父子二代相继撰成,他们的生平事迹分见《陈书》、《唐书》。姚察完成帝纪7卷。刘知几在《史通》中批评其“巨细毕载,芜累甚多,”姚思廉在贞观三年(629)“受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又采谢吴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撰成《梁书》五十卷,……魏征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旧唐书·姚思廉传》)在他们父子著书之前,梁史之作已有多家问世,其留名者有梁代沈约等的《梁史》百篇,何之元、刘璠的《梁典》,陈代许亨的《梁书》,阴僧云的《梁撮要》,姚勖的《梁后略》,萧韶的《梁太清纪》,萧世治的《淮海乱离志》、《梁太清......
《经学历史》主要内容
2021-09-08
《经学历史》是迄今为止较好的中国经学史专著,也是研究经学的入门书。清皮锡瑞撰。皮氏晚年讲学湘垣,撰本书作为初学治经者的课本。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由湖南思贤书局刊刻,后收入《师伏堂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出过影印本,群益书局也出过铅印本。1928年,周予同根据上述三种本子,参互校勘,施以标点,详加注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学生国学丛书》之一。次年,经订正及补遗,收入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万有文库》中。1959年,周予同再加修订,移交北京中华书局印行;至今已重印多次,广为流传。本书系统地叙述儒家经学演变的过程,采用十期说,每期为一章,全书共十章。一、经学开辟时代。强调“孔子以前,不得有经”。经学创始于孔子删定“六经”。由孔子整理后的“六经”,包含特有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必知孔子作经以教万世之旨,始可以言经学”。二、经学流传时代。认为“经学传于孔门”,七十二子支流,分于战国。弟......
《白虎通义》主要内容
2021-09-07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共4卷,东汉班固撰。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参加者有贾逵、丁鸿、杨终、班固、李育、楼望、成封、桓郁等数十人,有今文经学家,亦有古文经学家。这场大讨论的由来,一是由于古文经学出现之后,在文字、思想、师说各方面都同今文经学派发生分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自西汉武帝时占统治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为保住自己的地位,急需利用皇帝的权威制成定论,以压倒对方。二是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后,用神学解释经学之风便愈刮愈烈,到西汉末年,封建神学和庸俗经学的混合物谶纬迷信盛行起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提倡,迅速弥漫于学术思想领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皇帝也乐于出面,组织一场大讨论,以便使谶纬迷信和封建经典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神学经学化,经学神学化。在白......
《南齐书》主要内容
2021-09-03
《南齐书》是一部纪传体南朝齐国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萧子显,字景阳,南朝梁时期皇宫贵族,齐高帝之孙,豫章王之子。齐灭后,萧子显人梁为史官,著有多部史书。《南齐书》今存本为59卷。《南齐书》记载了从齐高帝萧道成建国,至齐和帝萧宝融被废这29年短暂的南朝齐国史。全书共记载了齐政权的7个统治者,分8卷,又含“志”11卷。同时,书中设有《文学传》,共收录文学家10人。《南齐书》中对历史的记载基本上客观真实,但由于萧子显是南朝齐政权的后裔贵族,因此在记述历史时难免会融人个人感情色彩,有时为了美化齐政权的统治者,甚至有歪曲历史的失真之处。另外,《南齐书》中还大肆宣扬因果报应、宿命论等唯心主义思想,其中夹杂了对佛教思想的宣传。《南齐书》是最早记载有关南齐历史的史书,因其成书年代距南齐时期非常近,因此成为后人研究南齐历史的主要依据。...
《宋书》主要内容
2021-09-02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南朝宋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宋书》所述历史,自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起,直到宋顺帝升明三年(478年)结束,共计60余年。全书共100卷,分为“本纪”、“志”、“列传”。其中,帝王本纪10卷,记载了南朝刘宋的8个皇帝;志为30卷,卷首附有“序”1篇,余下则包括《律历志》、《百官志》、《册郡志》、《乐志》、《符瑞志》和《礼志》等;列传则为60卷。《宋史》首列了《恩幸传》和《索虏传》,且在“传”的写作手法上,将没有“传”的人放在有“传”之人中叙述出来,手法具有开创性。但书中也有必须的不足,比如“志”的部分缺少刑法和食货两志,很多地方有对刘宋王朝讳忌溢美之处,使某些记载失实。《宋书》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是我们研究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依据。...
《新元史》主要内容
2021-09-01
由于明代的《元史》编纂工作过于草率,错误百出,后代学者皆呼吁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为底本,利用明清有关元史的研究,例如参考《元经世大典》残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关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国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书,参考《四库全书》未收录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新元史》是清末民初的柯劭忞所撰,他以《元史》为底本,斟酌损益,重加编撰,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完成。《新元史》成书于1920年,次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于世。这样,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则称为“二十六史”。全书共257卷,包括本纪26卷,表7卷,志70卷,列传154卷。...
《明史》主要内容
2021-08-31
《明史》是纪传体的明朝史。清张廷玉等撰。主要版本有清乾隆间武英殿刻的《二十四史》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同治时江苏书局翻刻本:同本局本,竹简斋本;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史学家。康熙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历仕康、雍、乾三朝,先后担任《圣祖实录》副总裁,《世宗实录》总裁,三礼馆、会典馆、明史馆总裁等。他主张学者除治经外,应辅之以史。从政之余大量阅读史书,留心礼乐、刑政、田赋、兵戎、河渠、平准之实学。著有《澄怀园文存》。康熙十八年(1679),诏修《明史》,以徐文元为监修,前后有数十人参与修纂,其中精熟明史的万斯同用力最大。后以张玉书,王鸿绪等人相次任总裁官。万氏死,王鸿绪对他手定的明史草稿进行增删润色,题名为《明史稿》。雍正元年(1723),张廷玉接任总裁官,复对此书进行加工,于十三年(1735)定稿......
《金史》主要内容
2021-08-30
《金史》是元朝官修的一部纪传体金朝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早在元世祖时期该书就已开始拟定修撰,但由于“正统之争”而未能完成。后来脱脱打破“正统”观念,该书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编修完成。《金史》所记历史自女真族的兴起开始,直到金朝灭亡结束,共计120余年。全书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书末另附有《金国语解》一篇。其中,“志”为14类,分别为天文、历、五行、河渠、地理、祭祀、礼乐、舆服、仪卫、选举、百官、兵、刑及食货等;“表”为2类,分别为宗室和交聘。《金史》在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史料大都直接取自金朝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因此书中记载的历史较翔实可靠。同时,《金史》是元朝官修的3部史书中评价最好的一部,是我们研究金朝历史的必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