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 车胤囊萤夜读》
2021-12-27
车胤,晋代南平人,东晋著名的学者。车胤小时候家境贫穷,但人却非常聪明、懂事、有礼貌,尤其是读书用功,令人敬佩。见了车胤的人都很喜欢他,都说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能为家族增光。有了这样的儿子,车胤的父亲也很欣慰,决定在他的身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培养他成才。车胤也不辜负亲人们的期望,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认真读书写字。他学习的用心程度达到了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的地步,整日都是书不离手。晚上读书是要有光亮的,可是,家里穷得几乎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买油点灯呢?这样,黑天读不了书,车胤就只能是白天拼命地读书,夜晚默记背诵。在一个盛夏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正为没法读书感到可惜时,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发出点点亮光。看着看着,车胤的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萤火虫发出的光!要是把这些萤火虫放在一起,不就是一盏灯吗?于是,他做了一个小丝网,把捉到的几十只......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范仲淹划粥割齑》
2021-12-23
范仲淹家境贫寒,自幼丧父,后来又随母艰难的生活境遇让范仲淹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坚韧的性格,具备了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他曾一个人来到一所寺庙,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他常常读书读到深夜,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寺庙里有一个老僧人,每日看到范仲淹专心学习,非常感慨。一次,老僧人当面称赞范仲淹:“你小小年纪就懂得这样发愤读书,而且生活上又不怕艰苦,真是难得啊!”范仲淹回答道:“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只贪图享受,饱食终日,舒舒服服,那种生活是毫无意艾的。”为了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牛几岁时,范仲港毂然(刚强坚初而果断的样子)辞别母亲,不远千里独自“人求师访友,来到了应天府求学,进了当时著名的南都学舍就读。刚一进入南都学舍,范仲淹就被那满架的书籍给吸引住了,这些成了他每日的精神食粮。他昼夜苦读,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省一天,单带宋真票路过这里,他带了隆重的仪仗队,锣鼓喧天,热闹至极。同学们纷纷出去看热闹,......
中华传统美德 • 厚仁
2021-12-22
中华传统美德真是博大精深,今天的“美德之行”,我们来谈谈“厚仁”。《管子·形势解》:“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陈书·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所谓“厚仁”,是指宽厚仁爱、气量宏大,在待人接物及日常交际方面宽容厚道,不刻薄,能容人。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有句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意思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当宰相,而是告诉人们要应培养这种胸怀和气量。我们应当像养育万物的大地一般,具有宽厚的胸怀,惟有宽厚的胸怀才可以兼容万事万物,同各种各样的人友好相处,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培养宽厚的美德,首先对待他人应该充分理解与体谅,不求全责备,要多看他人善良与友好的方面,做到宽以待人。但也要注意的是讲宽厚并不是无原则地原谅,掩盖他人的过失,而是主张以扬善去恶为基础,而非姑息养奸。中国传统道德自古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
2021-12-20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积淀了多少文明,传承了多少美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宽怀之仁”刘宽是东汉时期一位很有名望的丞相,以宽厚待人扬名于世,不仅对待同朝官员,就是对待一位陌生人、犯错误的人都不轻易发脾气。他和夫人刚成婚时,夫人想考验刘宽,看他是否真的宽厚无私,就安排家里的丫鬟在刘宽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端汤进房间,进门的一刹那故意失手将整碗汤撞在刘宽身上。汤水洒在刘宽整洁的官服上,丫鬟一边帮他擦拭,一边低头准备挨骂。然而刘宽没有说一句气话,反而问丫鬟是否被烫伤,丫鬟很受感动,夫人也深深的被他的涵养和德行感动。刘宽温和的性格......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义”
2021-12-17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己之威仪也。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巨伯轻生重义汉代有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来探望朋友。很不巧,刚好有一伙胡人强盗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抢夺财物,村庄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劝荀巨伯:“这里太危险了,你赶快走!”荀巨伯却说:“我远道来探望、照顾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这样败坏道义的事我做不出来。”荀巨伯走到屋外,跟那些强盗说:“我的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因为他很真诚,讲道义,不畏生死,结果连强盗都为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礼”
2021-12-16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有着重要位置。下面,依然是关于“礼”的小故事两则,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21-12-10
梗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内涵“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
崇文重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2021-12-09
有人说在生命里能遇到一位好老师,便是一生的幸运。老师给予我们知识,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为我们开启了认知世界的窗口,教会我们面对复杂世界的精神密码。崇文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人有三尊:君、父、师。《吕氏春秋·尊师》篇中也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一个世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做到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就一定能使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相信摘掉脱贫帽子的循化,其中一定暗含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而且教育对脱贫的贡献更是无法估量。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上学时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陪伴我们最长的是老师;在无数个放弃的瞬间,助推我们最多的也是老师。就在循化这片美丽的热土里,他们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用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唤醒着一个民族的崛起,承担着百年树人的责任。他们构筑着各民族同胞之间友谊的桥梁,铺就着希望之路,团结之路。豪不夸张的说,......
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民族美德 ——秋口小学六年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021-12-08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中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9月26日下午,秋口小学六年级隆重举行了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在诵读活动中,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身穿鲜艳的校服,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挺起矫健的身躯,声情并茂地诵读着一篇篇经典古诗文,从《蒹葭》到《水调歌头》,从《朱子家训》到《沁园春雪》,那深情地诵读,激情地表演,让秋小师生重温了经典,升华了情感,从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秋小师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文的精神、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切实发扬优秀中华民族美德。文章转自网络...
中华传统美德之智勇
2021-12-07
精神内涵在传统道德中,智和勇都是重要的道德因素之一,是蕴藏在国人骨子里的基因。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勇”就是“无畏无惧”。墨子曾说,“勇志之所以敢也”。东汉时许慎指出:“勇,气也。”勇气,藏在体内,卧于心中,是一种骨气,是一种真正的浩然正气。智和勇经常连在一起,表明一个人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在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智、勇是作为智、仁、勇的“三达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勇”贯穿其中,否则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不可能通达无碍。我们的祖先依山而筑,濒水而居,智慧勇敢,往往成为他们至胜的法宝。古代的智勇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明是非、辨善恶。“智”就是“明”。孔子说:“知(智)者不惑。”智者之所以不惑,是因为他具备了理性认知和辨别能力,具备了道德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