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8:30-17:00(周一至周五)

400 990 3919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填写逝者信息一
填写逝者信息二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填写更多信息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逝者一
逝者二
创建完成
逝者信息
绑定并登录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364px !important
获取验证码
{{this.count}}s后重新发送
X
微信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2022
06-14
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 · 敬畏:谨慎不懈怠

精神内涵


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主要是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恐惧、尊敬及优虑的感受,体现的是一种对人对事的人生态度


,指的尊重、恭敬有礼,做事严肃认真,尽量避免犯错误。


,指“慎,谨慎,不懈怠”,心存忧惧。

     

儒家对敬畏的论述最早以“主敬”一词见于《礼记·少仪》,要求人们为人处世要以敬为主,以敬为根本,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主敬”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论语》中“敬”字至少出现了二十多次,像“居处恭,执事敬”“貌思恭,事思敬”“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敬事而信”等,也记录了孔子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恭敬之态。宋明以来,“敬畏”一词广为所用,成为修身的重要范畴。


中华传统美德 · 敬畏:谨慎不懈怠


古人对敬畏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什么是敬畏。敬畏最初的含义是指敬畏生命,就是要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生命之无穷无尽的潜能,生命之无限神奇的作用和能量。


《诗经》有言:“敬之敬之,无惟显思(显是指明显,思是语气词;这四字指天理昭昭),命不易哉!”指出生命的来之不易、存之不易。


以《周易》为代表的宇宙观认为,“生生之谓易”,生命的健康发育和生长,对生命的高度敬重,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敬畏还要求人们与人性的弱点作斗争,使之不断完善。


儒家主张人们对自身弱点时刻保持“戒慎恐惧”。《诗经》有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被儒家之经典广泛引用来说明做人的方式,要求人们要像站在深渊边沿一样警惕自身的不足,像踩在薄冰上一样小心地对待人性的弱点。只有以万分的小心来呵护自己的心灵,才能保证不出问题。


古人把对生命的敬畏纳入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把对生命的敬重具体化为一整套日常生活方式。


比如:孔子所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就是要求出门见到任何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衣百姓,都像对待贵宾一样敬重;有朝一日若受到重任,为官一方、领导人民,不要得意忘形,要像盛大祭祀时一样严肃认真。


孔子把敬畏的内容概括为“三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就是要求人们要敬畏上天,顺应天命,同时要敬畏尊者,按先贤圣人所言去做。

       

二是为什么要敬畏,敬畏的意义何在。常言道,人有所畏,业有所成。古人说得好,“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有利于修身,“君子以恐慌修省”,“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敬畏有利于避祸,因为“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


敬畏起作用的原理是“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


敬畏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是,“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

       

三是怎样实现敬畏。首先要认识到以虔敬之心待己待人,是人的安身立命之道,“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个敬字,便事事皆整”。


实现敬畏的基本途径是“涵养须用敬”,就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已心,具体的方法如《周易》所说的“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就是要求人们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用正直的态度加以正视和校正;同时大义凛然地待人待事,反对圆滑世故、八面玲珑。


在实现敬畏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恃才傲物、玩世不恭、恃强凌弱,不能逞强好胜、高人一等,甚至仗势欺人。


经典名句


【原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译文】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解读】本句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一是畏天命,对自然规律,顺应不抗拒;二是畏大,面对父母、长辈和有道德之人,心存感激;三是畏圣人之言,面对真理,敬仰且获得力量。

一个人在其内心深处,总应该有所敬畏。天命、大人、圣人之言,是真、善、美的象征,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内在的良知。只有对它们心怀敬畏,才能最终通过修身与它们融为一体。


原文】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而德不孤。

【译文】君子以恭敬慎重的态度作为内心的正直准则,以合乎理义的行为处理外界事务,做到既严肃又正当,他的德行就不会孤单了。

【解读本句出自《周易·坤·文言传》,提出了君子敬与义的问题,阐述了有关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敬以直内”指内部修养,“义以方外”言外部表现。

这段话清楚指出修行方法,一个人做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有此道德就会得到众人信赖与支持不会孤立。


【原文】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译文】君子内心,要常存一份敬畏。

【解读】本句出自南宋学者朱熹的《中庸注》。这句话直白地提出告诫,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怀有这种心理,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已的言行举止,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

做人常存敬畏之心,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已者”等敬天爱人之说;道家强调,人对自然规律、对人与自然相和谐,应怀有强烈的敬畏感。


美德故事


公仪休嗜鱼


中华传统美德 · 敬畏:谨慎不懈怠


古代一些官员之所以能成为清官,“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是一个重要原因。《韩非子》讲述过关于公仪休嗜鱼的故事:

       

公仪休凭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显著的工作实绩,被提拔为鲁国宰相。他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成为鲁国人民关注的公众人物。


公仪休有一个爱吃鱼的嗜好,被人们知道,于是送鱼的人在宰相府门前排起了长队。

      

照理说,宰相大人既然好这一口,群众又有送鱼的愿望,收两条鱼,价值不过几十个铜板,无伤名节。但公仪休竟对所有前来送鱼的人,一概婉言谢绝。


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号令一下,送鱼者立即作鸟兽散。

      

公仪休拒绝收鱼,有他自己的道理:就是因为喜欢吃鱼,才不能收别人送来的鱼。如果收了鱼,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必然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就会徇私枉法,并因此而丢官。到那时,官没了,薪资没了,送鱼的也自然不会再来了,即使喜欢吃鱼,也弄不到鱼吃了。


虽然现在我不收别人送来的鱼,但可因此而保全名节,不被免职,到退休还能领到薪俸,就不愁吃不到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