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精神内涵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即“礼仪之规”。
古代所谓“礼”是系列程式化、仪文化规则,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国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仪式、社会习俗、礼仪规范。
但儒家所重视的并不只是礼的外在形式,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
礼后来发展为建立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称。
对一个人来说,礼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对一个社会来说,礼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占有重要位置。
东汉末年的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礼让兄长的道理,分梨子时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元代的许衡路途再远、天气再热也绝不乱摘路边的梨子解渴,认为梨树无主而自己内心有主,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一个小小的梨子上就有那么多明礼的典故,可见古人对于“礼”的重视程度。
“礼”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简单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别嫌明微”,也就是明确不同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之间一些必要的区别,以避免出现嫌疑和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二是表达“恭敬”“辞让”之心,让人们有一种适当的形式互相谦让,互相表达恭敬与尊重。
三是“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在政治、宗教、社交、家庭、娱乐等不同场合人们必须遵循的各种礼节、仪式,并配以音乐,来融洽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睦安定。
一定形式的礼,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对社会而言,礼是这个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对个人而言,礼则是其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礼”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其外在形式,而在于其内里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明礼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礼”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
今天我们讲“礼”,应以建立现代法治社会和安定有序、高度文明的社会为目标,大力提倡基本的人伦规范,大力提倡文明礼仪,大力提倡法治精神。
核心思想是“尚礼守法”,主要内涵包括孝敬谦恭、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一是孝敬谦恭。礼作为一种传统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在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孝敬谦恭的精神和行为。孝敬谦恭是指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自尊尊人等。
二是文明礼貌。礼的精神具体表现在礼节、礼仪中,它要求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关系,恪守社会交往的文明秩序。
文明礼貌是指增强人伦意识,通晓为人处世的礼仪,接受社会道德要求,言行举止合乎社会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
三是遵纪守法。传统的礼与法有区别也有联系,有“礼法”之称。礼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往往是与法结合在一起的,即“以礼入法”。
赋予礼以遵纪守法的内涵,有助于扬弃“轻法重礼”的礼治传统,将礼(道德)与法相结合,使人们遵守纪律,增强法制意识,树立现代法治精神。
明礼美德故事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陈寔(shí),东汉名士,因曾任太丘长,所以称陈太丘。他以操守严正著称,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他是:“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相见。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在一个“礼”字,无礼之人就是孩童也会鄙视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