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8:30-17:00(周一至周五)

400 990 3919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填写逝者信息一
填写逝者信息二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填写更多信息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逝者一
逝者二
创建完成
逝者信息
绑定并登录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364px !important
获取验证码
{{this.count}}s后重新发送
X
微信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2022
05-16
传统美德
忠恕善谏: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精神内涵


忠恕善谏: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忠恕”,就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最早将“忠”“恕” 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


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忠恕之道包含的丰富的伦理内涵,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忠恕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主要内涵:


第一,“忠” 的伦理内涵。《论语》里孔子论“忠”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首先,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对其他人所承担的义务应当尽心去做,这叫作“忠”。


其次,“忠”还有忠于自己言行的意思,说到做到,诚实无欺。“忠”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负责任和守信用的态度和精神。“


忠”的第三层意义指臣子对君王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孔子认为,忠心地侍奉君主,这应当是臣子所必须遵守的一个道德原则。在秦汉以后的封建时代,忠成为表示臣对君的道德的专门名词


第二,“恕”的伦理内涵。孔子对“恕”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凡事应该力求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 所不喜欢的东西,决不强加于人。


对己而言,“恕”就是在做事前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而随时变换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达到人己合一。


对人而言,“恕”重在“关心”二字,即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他人应尊重,少一 些苛求,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对自己应时刻反省、严格要求。


第三,“忠” 与“恕”的关系。忠恕之道的“忠”与“恕”不是孤立的,二者是相互联系、“一以贯之”的,它们表达的都是做人、待人和处世的一种方式,也是求仁、行仁的基本途径。从道德境界上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遍适用性,是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仁者或圣贤才能达到这种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因而是较高水平的道德境界。


第四,忠和恕作用的对象不同。“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而“恕” 是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忠”是人自己内心一种对人对事的真诚态度,以及由此态度去用心地为他人做事的行为。


而“恕”则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推及别人的心,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的不妥之处。“忠恕”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中国儒家学者二千多年来对忠恕之道坚持不懈的探讨和深化,积淀了许多超越时空的文明因素,并深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大禹治水推己及人,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宋代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在草堂推己及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思想和行为等都是忠恕之道的反映和体现。 


经典名句


【原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老师的学说,用“忠恕”二字可以概括了。 

解读】这句话出自于《论语·里仁》。“忠恕”二字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是对“吾道一以贯之”的概括。孔子所处的年代是典型的“乱世”,社会伦理和国家秩序发生了巨大变革,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面临瓦解。社会的进步虽然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在这个时候,孔子看到外在的约束不足以约束百姓,人本身的内在力量才是自觉约束行为的根本动力。孔子的忠恕思想也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原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想要在社会上立足,也要使别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自己想要事事通达,也要使别人能够事事通达。 

【解读】这句话出自于《论语·雍也》,体现的是忠恕之道的“忠”的思想。孔子与子贡讨论“仁”的问题时,孔子认为“仁”简单来说就是立人、达人、推己及人。孔子这样说是为了教育子贡,如果要成为仁人君子,在立身行事当中,必须要奉行“忠恕”之道。

而“仁”特指的就是“忠恕”的“忠”,把“忠”字拆开看就是“中人之心”,尽心待人、忠于本心, 也就是以己之心去关照他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待人处事之时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解读】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他的才华很高,不但能够经商,在政治、外交方面也很出色。孔子担心他有时会犯不饶恕人、不体谅人的毛病,因此把一个“恕”字和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单单送给他,让他克服自己的缺点。“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孔子所强调和提倡的“忠恕”思想中的“恕”道。

这句话是中国传统理论中的“道德黄金律”,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不仅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内在品格的体现。


美德故事


潘承佑忠恕善谏


五代末宋初名臣潘承佑,曾为吏部尚书、宰相。其为官期间,正直清廉,敢于以死进,是封建社会不多见的清官之一。史书赞他“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王延政为富沙王时领镇武节度使,潘承佑为度支判官。王延政与哥哥闽景宗王延曦之间矛盾尖锐,各自整顿军队,相互攻伐,互有损失,百姓流离失所,路有白骨。潘承佑屡谏息兵,王延政不从。闽景宗使者来,王延政大言不惭,气益悖慢。潘承佑长跪强谏不起,王延政大怒,斥:“潘判官之肉可食乎?”潘承佑面不改色,以死进谏:“与其不义偷生,孰若 抱义而死。事势如此,早死为幸!”王延政无奈,群臣也十分钦佩。


至天德元年(943),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潘承佑晋升为吏部尚书,不久加同平章事。针对佞臣杨思恭为官不为情况,潘承佑陈奏大事,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兄弟相攻,逆伤天理,一也。赋敛烦重,力役无节,二也。发民为兵,羁旅愁怨,三也。杨思恭夺人衣食,使归怨于上,群臣莫敢言,四也。疆土狭隘,多置州县,增吏困民,五也。除道裹粮,将攻临汀,曾不忧金陵、钱塘乘虚相袭,六也。括高赀户,财多者补官,逋负者被刑,七也。延平诸津,征果菜鱼米,获利至微,敛怨甚大,八也。与唐、吴越为邻,即位以来,未尝通使,九也。宫室台榭,崇饰无度,十也。” 受蒙蔽的王延政却不听潘承佑的善谏,将其削职为民,勒令他归私第居住。


开运元年(944),闽景宗被大臣所杀,闽国内大乱。王延政到福州后改殷为闽国,称闽帝。这时,南唐主李璟利用王延政刚刚进入福州的混乱时机,派查文徽率兵攻破建州,闽国至此灭亡。 


李璟听闻潘承佑正直清廉,就任命潘承佑为卫尉少卿,兼管理南方之事。南唐的国事多采纳他的意见,潘承佑升至礼部尚书退休。 


作为吏部尚书、位同宰相的潘承佑,他为官期间敢于直言进谏,针砭时弊,尤其是他并陈十事,切中要害,有誓死忠君报国之志。


曾有潘姓传承下来的联句“胸中唯存忠恕,县里遍栽桃花”,其上联就是指潘承佑的忠恕善谏这件史实。但官场诸多陈规暗例及同僚种种私心杂念,常使忠臣壮志难酬空悲叹。


文章转载自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