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茶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茶的文献。唐代陆羽著。约成书于8世纪70年代。《新唐书·艺文志》最早著录。
主要版本有:宋《百川学海》本,明陶宗仪《说郛》本;清《古今图书集成》本,《格致丛书》本,《百名家书》本,《唐代丛书》本,《吕氏十种》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汉唐地理书钞》本,《茶书全集》本,等等。也有单行的,如清乾隆时浙江鲍士恭所献家藏本《别本茶经》,日本诸冈存《茶经评释》本(包括明嘉靖庚子龙盖寺刻本),等等。
陆羽一生活动于长江中下游的产茶区,他对茶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兴趣。早年对巴山峡川茶区的茶树及茶叶情况,就曾进行过观察和了解。定居江南后,对茶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著成 《茶经》一书。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专著。全书分为10经。观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
其1,关于茶树的植物学性状及茶叶的加工制造,属于农学范畴。其中“一之原”记茶的名称考订,茶树的性状特征,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栽培,品种鉴定和利用。“二之具”记采制工具,多为就地取材,制作简便,设计合理。“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八之地”记茶树的地理分布。其中 “一之原” 为主要内容。
其2,关于烹茶和饮茶的方法,属于品茶的范畴。其中有“四之器”记煮茶和饮茶的器具。“五之煮”记饼茶的烹 (烤、煮、酌) 茶法。“六之饮”记饮茶法。“七之事”为历史资料汇编。而以 “五之煮”为其主要内容。
陆羽在茶树的植物学特性方面首次提出: 茶树有树高“一尺、二尺”的灌木型和树高“数十尺”、“两人合抱”的乔木型;茶树的顶生芽叶有“笋”、“芽”之分,前者状如竹笋,后者细弱短瘦;并可依据芽叶的性状来辨别茶树品种的优劣: “叶卷 (嫩叶背卷),上; 叶舒(嫩叶舒张),次”,这一点至今仍是鉴别茶树品种的一项依据。
在生态环境方面,陆羽很重视土壤结构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他把“地”分成上、中、下三等: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还提出包括日照、温度、湿度和坡向等生态条件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阳崖阴林者,上”,“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至于说到“野者上,园者次”,则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在大面积人工栽培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人的活动的方便,因而对茶树生态条件的考虑就难免有所不足,故此人工栽培的茶树往往不如经受了严酷的自然选择后生长起来的茶树来得优良。当然,这里也包含了当时的人工栽培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尚不够发达的因素。不过,时至今日,正像人工栽培的人参终不如野山人参一样,在现代技术栽培下的茶树,也仍然还没有超过武夷山绝顶的野生铁观音。陆羽的话,至今仍然有正确的一面。
关于茶树的地理分布,在参阅大量文献和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陆羽提出,茶树是“南方嘉木”,并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分为8个产茶区,它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茶树的地理分布状况。
有关茶叶的采摘期、采摘的标准以及采摘经验等,《茶经》中也都有明白记载。至于对鲜茶叶的加工,则只谈到饼茶的制作过程,包括粗茶、末茶和散茶的制作过程,却没有提到制作方法。《茶经》还依据茶饼表面的匀整情况,分饼茶为8等。
陆羽还总结了茶叶可以防治某些疾病的经验,包括治疗: “热渴、凝闷、头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还提出,茶可“荡昏昧”,作为一种消睡提神的饮料。
烹茶和饮茶法的介绍是《茶经》的另一特点。陆羽十分详细地介绍了烹茶的过程、方法,所使用的器具、燃料、水质、火候等各个环节。对饮茶法的介绍也十分详细而具体。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茶经》把饮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只有“精行俭德之人” 才能享受这种艺术。
《茶经》在历史上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史书称,陆羽《茶经》问世后“天下益知饮茶”。从学术史上看,宋代有蔡襄、赵佶等人所著茶书,明清时期有大量关于茶的专著,它们无一不受到陆羽 《茶经》的影响。
早在8世纪中期至9世纪初期,茶由日本入唐高僧带回日本。在高僧澄西的倡导下,把陆羽《茶经》中的烹茶及饮茶法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茶道。澄西因而获 “日本陆羽” 之称。
近代学者如日本诸冈存著《茶经评释》,英国威廉·乌克斯著《茶叶全书》都有专章摘录和论述陆羽《茶经》。
我国学者自本世纪以来发表了大量研究《茶经》的论著。其中成绩卓著的是吴觉农。他研究茶叶和 《茶经》有70年之久,被誉为“当代茶圣”。他著的《茶经述评》,被誉为 “20世纪的新茶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