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8:30-17:00(周一至周五)

400 990 3919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填写逝者信息一
填写逝者信息二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填写更多信息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逝者一
逝者二
创建完成
逝者信息
绑定并登录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364px !important
获取验证码
{{this.count}}s后重新发送
X
微信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2022
06-17
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 · 修身:以修身为本

精神内涵

 

修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修身”一词,最早见于《墨子·非儒》篇:“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之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古人非常重视“修身”,把它看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如今,时代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的“修身”伦理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其修身思想集中体现在:


一是强调了修身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必须立德修身


《礼记·大学》里明确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即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家国大事,也要从修身开始。


修身虽然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实践,但其不仅对个人具有突出意义,而且对政治社会秩序有着重要引导作用,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论语·宪问》中讲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提出了修身的社会功能。


《礼记·中庸》作了进一步阐发,“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二是明确了修身的内涵和标准


“修身”,包括“心”“养德”“守志”“尊道”四层境界。孔子讲克己复礼,其中“礼”就是修身的内涵和标准,要 眼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


宋代理学家把修身的内涵和标准发展为“天理”。具体而言,有三达德(知仁勇)四端(仁义礼智)、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诸多内容,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


三是阐明了修身的方法和路径


中国传统修身方法有多种,但总的来说有两大路径:“明理”与“去欲”。也就是说,修身,一方面要约束“小我”的私欲和私心,时刻注意克己改过,这是修身的入手;另一方面要树立“我”,乃至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这是道德修养的根本保证。

 

美德故事

  

赵叔平数豆正心

 

北宋时期的赵叔平,与欧阳修是挚友。他自幼学习勤勉,才学过人,后一举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他十分注重道德修养,一生品行高洁,乐善好施,以善念为宝,深受世人好评。


中华传统美德 · 修身:以修身为本


后来他与欧阳修因不满朝政,不愿攀附权贵,双双辞官归隐,而得到“清风明月两闲人”之称。

 

赵叔平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有善念,多做善事,绝不能心生恶念,与人为恶。可是善恶往往在一线之间,想做善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善事、不做恶事。这对人的意志力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因此,他十分注重锤炼自己的意念,正心克己,力图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使善心永远战胜恶意。

 

为了检验自己的善恶之心,赵叔平曾经找来三个器物,其中一个器物用来装黑豆,另一边的一个用来装白豆,中间的器物空着。


头脑中每萌生一个善念,他就取一颗白豆投入中间的空器中,若有一点儿私念或恶意,就取一颗黑豆投入中间的空器中。到了晚上,他把容器中的白豆和黑豆倒出来数一数,用以检验自己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杂念各有多少。

 

第一天过去了,赵叔平数了数容器中的白豆和黑豆,结果是黑豆多而白豆少。显然,这表明自己的道德修养远远不够。他暗自下决心继续修炼。

 

第二天,赵叔平又数了数白豆和黑豆,仍然是黑豆多而白豆少,但和第一天比起来,黑豆少了一些,白豆增加了一些。

 

第三天,仍然是黑豆多白豆少,但和第二天比起来,黑豆又少了一些,白豆又增加了一些。

 

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和黑豆一样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多而黑豆少了。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赵叔平每天用黑豆、白豆鞭策自己好好修身养性。终于有一天,容器中只有白豆而没有黑豆了,这意味着他心中只有善意而无私心杂念了。

 

赵叔平就是以这样的方法克己正心、自我监督,终于德学双修,成为一个胸怀坦荡、与人为善、自觉摈弃恶意私念的正直之人。其高尚的德行、自我约束的品格为时人所赞颂、推崇,也为后人所学习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