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
《战国纵横家书》主要内容
2021-11-12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全书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行,一万一千多字。原无章名,为了阅读方便,整理小组在每章释文前加了章名。其中有十一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外的十六章,即相当于全书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文字,是久已失传的佚书,为《战国策》所无,也不见于《史记》。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补充《战国策》、《史记》等书之不足,还可以订正这些书籍的一些错误。本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战国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此书除有释文和简注之外,还附录有唐兰的《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杨宽的《马王堆帛书的史料价值》、马雍《帛书各篇年代和历史背景》等三篇文章,对了解本书极有帮助。...
《裴注三国志》主要内容
2021-11-11
《三国志注》主要是《三国志》的补注,内容与《三国志》相似。《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但蜀汉不设有史官,仅有陈寿在蜀为官收集,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
《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
2021-11-10
杂史。原书三十卷,现存十卷。东汉应劭撰。大致成书于东汉末年。应劭,字仲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灵帝时,由郡举孝廉,官至泰山太守,后为袁绍军谋校尉。此人博学多识,不仅著述了《风俗通义》,还著有《中汉辑叙》、《汉官仪》、《礼仪故事》等,共十一种,一百三十六篇,又曾集解《汉书》。应劭写此书,“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他认为“为政之要,辩风俗最其上也”,必须使上之心“咸归于正”。所以他撰《风俗通义》的要旨,就是“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本书是分类编写的,现存十篇:《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音声》、《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北宋时散佚的二十篇为:《心政》、《古制》、《阴教》、《辩惑》、《析当》、《恕度》、《嘉号》、《微称》、《情遇》、《姓氏》、《讳篇》、《释忌》、《辑事》、《服......
《孔子改制考》:实行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之一
2021-11-09
《孔子改制考》是晚清维新派托古改制,实行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之一。康有为(见“新学伪经考”)撰。是《新学伪经考》的姐妹篇。光绪十年(1892)开始编著,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不久即遭禁毁。1913年康有为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自第一期起陆续登载《孔子改制考》。1920年,“出万木草堂丛书”本,删去序文,文字也和“大同译书局”本有异。1958年中华书局又出重印本。《孔子改制考》分21卷,共约34万字。其主要内容是阐发“托古改制”的理论,认为上古的历史茫昧无稽,六经以前,无复书记,夏殷无征,周籍已去。《六经》皆是孔子为了改制而手作,其中所载尧舜文王的诰命典章和盛德大业已无从查考。其实是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及社会主张而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指出周朝末年,诸子百家纷立教义,均托古改制,凭自己的理想来建立自己认为最好的社会制度。从战国历秦到汉,“天下咸归依孔子”。由于孔子所创的......
《吕氏春秋》主要内容
2021-11-08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吕氏春秋》的重视。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注释,认为此......
《晏子春秋》主要内容
2021-11-05
1、内容简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2、作者简介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021-11-04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神农,古传说中“三皇”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书名冠以神农为尊古之风的假托。现行本为清孙星衍、孙冯翼辑。书凡......
《孔子家语》主要内容
2021-11-03
简称《家语》。《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七卷,为孔子门人所撰,至唐代已亡佚。今本《孔子家语》是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托名孔安国所作的伪书。共十卷,四十四篇。王肃推崇贾逵、马融,而菲薄郑玄,以今、古文名家经义综贯群经,创立“王学”,与“郑学”对立。王肃著述颇丰,所注《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等书,在晋代均被列于学官。此外,尚有《周易》、《春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孔子家语》是王肃为了给他自撰的《圣证论》制造根据而托名孔安国作的伪书。《孔子家语》按卷篇体系排列,每卷下分数量不等的若干篇。关于该书的主旨,王肃在《自序》中说:“郑氏学,行五十余载矣。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王肃自称此书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但实际上其基本内容杂采《论语》、《左传》、《国语》......
《竹书纪年》: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2021-11-02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有较为完整的体例。《竹书纪......
《周礼注疏》主要内容
2021-11-01
《周礼注疏》的作者为郑玄,贾公彦对其作疏,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0年11月收录于《十三经注疏》丛书中出版。《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后代读《周礼》者离不开这两家。但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讹误日增,又无标点,今人读之,困难重重。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蜀石经》以及历代善本,并吸收了国内外各家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新式标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可以说,整理后的《周礼注疏》是目前为止的最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