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孔子改制考》是晚清维新派托古改制,实行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之一。康有为(见“新学伪经考”)撰。是《新学伪经考》的姐妹篇。
光绪十年(1892)开始编著,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不久即遭禁毁。
1913年康有为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自第一期起陆续登载《孔子改制考》。
1920年,“出万木草堂丛书”本,删去序文,文字也和“大同译书局”本有异。
1958年中华书局又出重印本。
《孔子改制考》分21卷,共约34万字。其主要内容是阐发“托古改制”的理论,认为上古的历史茫昧无稽,六经以前,无复书记,夏殷无征,周籍已去。
《六经》皆是孔子为了改制而手作,其中所载尧舜文王的诰命典章和盛德大业已无从查考。其实是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及社会主张而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指出周朝末年,诸子百家纷立教义,均托古改制,凭自己的理想来建立自己认为最好的社会制度。
从战国历秦到汉,“天下咸归依孔子”。由于孔子所创的儒教教义最完善,制度最齐备,徒从最众多,因此孔子应尊为“素王”、“大地教主”;孔子改制之精义,集中表现在《春秋》经中,而《春秋公羊传》则是正确阐述《春秋》经的典籍。
《公羊传》中的“通三统”、“张三世”学说,是孔子“托诸行事以明其义”的精华。“三统”、“三世”说认为夏、商、周三代制度均不同,都是因时变革;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乱世之后进以升平,升平之后进以太平,愈改而愈进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孔子改制考》中又把进化历史观与公羊说相糅合,认为据乱世即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即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即民主共和时代,人类社会就是沿着这个规律而演变发展的。
《孔子改制考》通过抬高孔子的地位,尊孔子为教主的方法,将“述而不作”的孔子改变为“托古改制”的孔子,利用当时人们迷信孔子的心理,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等都附会到孔子身上,把孔子说成是“神明圣王”、“改制教主”,用托古改制的孔子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把封建时代的大圣人,打扮成变法维新的祖师,这就为维新变法运动树立了一个权威,为维新运动寻到了历史依据;
《孔子改制考》以“通三统”、“张三世”学说为依据,指出每个朝代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对前朝的“因革”与“改制”。只有不断地因革损益,才能从“据乱”经“升平”以达“太平”。
这个学说在思想上打击了顽固派“敬天法祖”的理论,政治上冲破了“恪守祖制”的束缚,充分肯定了“变”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其成为维新运动主要的理论依据。
《孔子改制考》一问世,立即在晚清政治舞台及思想学术领域内掀起轩然大波,非但顽固派群起而攻之、斥之为“伪六籍,灭圣经也;托改制,乱成宪也;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苏舆《翼教丛编》)就连原先同情变法的人士和帝党官僚象陈宝箴、孙家鼐也上疏奏劾,要将其毁版。
而维新派却大张“托古改制”之说,梁启超在湖南长沙时务学堂就大讲“孔子改制”。并指出康有为政治上变法维新的主张“实本于此”。维新派办的报刊以孔子纪年。
这些都充分说明《孔子改制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就象一场“大地震”,如“火山大喷火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自此维新变法运动就在“孔子改制” 的大旗下有声有色地展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