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徐霞客游记》是详细描述和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的地理著作。明徐宏祖撰。徐宏祖不仅是我国对石灰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研究的第一人,而且也是世界上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躯。
他在本书中,用了五分之四的篇幅描述和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记述和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文献。
《游记》在作者生前未及整理成书,去世后,由季梦良整理成篇。最早的抄本是崇祯十五年(1642)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的稿本。后来,作者家乡遭受清兵浩劫,加以辗转传抄,原稿缺失很多。
乾隆四十一年(1776),族孙徐镇才将其刊刻成书,此时距作者去世已130多年,原稿已经所剩无几。
《游记》的抄本很多,刻本和校本也不少,如嘉庆十三年(1808)叶廷甲的刻本、1928年丁文江增绘36幅旅行路线图的《睛山堂贴》本、集成图书公司印本、扫叶山房印本、万有文库本和国学丛书本。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诸绍唐、吴应寿整理的《徐霞客游记》,分别采用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镇刻本、季会明抄本为底本,参校徐建极、陈泓清、杨名时等7家抄本整理而成,使《游记》更多地恢复了原来的面貌,是目前最好的版本。该书卷首有作者像、手迹和季会明、徐建极抄本书影及岩溶地貌图片多幅,精装本附徐霞客旅行路线图39幅。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南直江阴县(即今江苏江阴)人。自幼“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
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大地,他自22岁开始出游,30多年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登太华,西南游边疆,足迹及于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16个省区及京津沪等地。
崇祯十三年(1640)他在云南丽江境内身染重病,才被人送回家乡。次年去世。
本书10卷,约80余万字。日记体裁,按时间记载作者游踪及研究心得。
卷1游天台山(2次)、雁宕山(2次)、白岳山、黄山、武夷山、庐山、九鲤湖、嵩山、太华山、太和山、游闽、五台山、恒山的日记;
卷2是浙游、江南游、楚游日记;
卷3粤西游日记;
卷4黔游日记;
卷5—10(上)滇游日记,卷10(下)附编。
本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即岩溶地貌)的描述和研究。
本书自然地理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对于河流水文的观察和推断,对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记述和论证,对于确认金沙江是长江上游,论证江源长而河源短,对于考证南北盘江并非发源于一山,都有所发现和贡献。
有关人文地理的内容也不少,它对于西南地区农业、手工业、交通业运输、民族分布、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皆有所记。
明代以前,记述我国西南地区地理情况的文献不多,除《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志书外,其他古籍很少。
本书比较系统地记载这一广大地区的山川形势、气候、植物、风土人情,填补了这项空白,故而较为珍贵。
本书与过去大多数地理著作不同,它不是书斋的产物,而是徐霞客利用野外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在考察途中写成的作品。与大多数地理志书不同,绝大多数内容皆偏重于记述自然地理现象,并注重揭示与之有关的内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此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的地理学的各个学科都还处于萌芽状态,又无任何仪器设备可以借助的情况下,徐霞客根据个人观察所得而作的推论,大多与近代科学原理相符合,这是极为不易的。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例像是一位二十一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22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